其次内、外治法,俱按痈疽溃疡门。欠者,俗名打哈气。
注:[1]悬钟穴,主治胃热,腹胀,胁痛,脚气,脚胫湿痹,浑身搔痒,丘墟主治胸胁痛,牵引腰腿髀枢中,小腹外肾脚腕痛,转筋足胫不能行。【注】[1]目者,司视之窍也。
然此证虽无败色,亦由脏腑发出,未可视为小毒也。经云:脉风成为疠。
[7]从悬厘后行,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,鼓颔有空,曲鬓穴也。【注】[1]散翳,翳从瞳人内透出,散如鳞点之状,乍青乍白,胞内起粟而烂, [2]宜用金针拨其内翳之后,先服还睛清补,后用补肝散收功。
前、后两阴之间, 名下极穴,又名屏翳穴,会阴穴,及男女阴气之所也。条文:撞刺生翳遗刺痕,日久血瘀障翳生,赤脉涩疼经效散,柴军归芍草犀同。
羌活 独活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防风 荆芥 丹皮 续断 红花 以上生地黄煎服。次日用软帛挹净腐【方歌】婴粟膏医汤火烧,香油罂粟共煎熬,白蜡更兼真轻粉,组成:水泼开石灰末一升,加水四碗,搅浑澄清;取清汁一碗,加香油一碗,以箸顺搅数百转,其稠粘如糊,用鸡翎【方歌】冻疮触犯严寒伤,气血肌肉硬肿僵,凉水揉〔塌〕觉热【注】此证由触犯严寒之伤,伤及皮肉着冻,以致气血凝结,肌肉硬肿,僵木不知痛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