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汗已,脉浮数,烦渴者。未止者,四日后下之,此作协热利也。
故曰阳明燥热,唇口焦裂。后人恐南方辛热,故以此方代之。
热在中焦,用白虎汤。观仲景用五苓散,不重在小便不利治法之中,反详于口渴引饮,发热多汗,表热不减条内。
肝家有火,则施泄不藏。 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,不从厥阴起见,清解少阳邪热也。
若满而不痛,则为痞气,宜用半夏泻心汤。今后治初起,以升麻干葛汤发之,后以升麻清胃汤化之,可为后世不磨之法。
治温大抵不宜发汗,过时而发,不在表也。另有身不发热,冷汗自出,脉沉而迟,乃太阴经阴黄也。